风暴羚羊_精讲15年片段阅读真题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04-06 阅读:

  根据前两篇分析逻辑填空的经验,我决定接下来每个系列的第一篇只分析题目,第二篇再总结该题型的提分之策,包括解答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第一篇激发小伙伴们提问题,第二篇集中解答问题,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今天分析的是2015年联考的片段阅读,共20个题,我们照例先看后台统计到的正确率:

2015.jpg

  正确率达到60%的题目,我们认定为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只要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巧,都是能做对的。我们只分析另外6题,其中有2题在课程中已经讲过,我们就不再分析了。另外要注意的是这6题有4道题正确率在30%左右,这种题是极具难度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对于这4题,我会详细说明我的观点,欢迎讨论。

  例题1:

  “商业信誉”无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誉”。它是指社会公众对具体商业主体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如该商业主体自身存在问题,经媒体曝光后信誉大跌、名誉扫地,这种损害实则是由主体自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而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媒体曝光商家不守信誉的行为不违法

  B. 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损害不受法律保护

  C. 法律对损害商业信誉行为的认定十分审慎

  D. 应出台法律保护媒体对商家进行舆论监督

  【解析】

  此题问“意在强调”,如果能够找到“中心句”,答案就比较容易确定了。

  首句加上第二句的前半部分都是在介绍“商业信誉”的含义。然后说“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第三句举了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样的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最后一句,其实是第三句的延续。

  分析完,这段话的逻辑结构就很清晰了,先通过“商业信誉”的含义引出核心观点,然后具体解释什么样的不构成犯罪。

  A项是对“核心观点”和“具体解释”的合并、精简,应该就是答案。

  我估计选B的比较多。选B是因为读材料不仔细,注意核心观点是什么样的行为不“违法犯罪”,而不是“不受法律保护。

  C项,估计没人选。

  D项可能也有不少人选。有些同学不知道在哪听说的,一见到“意在强调”就选对策,还总是振振有词地跟我争论,我表示有点无奈。D项这个表述明显有问题,注意材料中说媒体监督商家已经说了是不违法的,那言下之意肯定是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不然何谈“违不违法”?没有法律可依,怎么能说不违法?

  对于这个题,我其实还是有蛮多话想说的,但我先忍着。很想知道大家选什么?理由是什么。

  例题2:

  所谓“环境资源商品化”就是赋予自然以经济价值,并将环境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将环境转化成像其他商品那样也可以进行分析的产品。只要在经济决策中赋予环境适当的价值,环境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这种观点认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资源环境没有被视为“商品”,没有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造成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自然和环境应被赋予经济的价值

  B. 环境是当今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元素

  C. 环境资源商品化可以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

  D. 生态问题的出现与资源环境未被视为与“商品”有关

  【解析】

  此题问“意在说明”,跟问“意在强调”一样,要尽可能找到中心句。

  其实这个题的结构要比上一题清晰的多,首句先介绍了“环境资源商品化”的内涵,第二句说“环境资源商品化”的好处,第三句说正是因为没有“环境资源商品化”,才导致各种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说不把环境资源商品化的坏处,反向支持要将环境资源商品化。

  整个文段的结构是:观点+正向支持+反向支持。首句是核心观点,也就是作者意在说明的。

  A项是对首句的精简压缩,比较接近。

  B项的观点在文段中不明显,没有明确的依据。

  C项是第二句的内容,是佐证部分,不是核心观点。

  D项是第三句的内容,也不是核心观点。所以答案为A。

  这个题目之所以正确率那么低,一定有它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些,不过我想先看看小伙伴们的看法,验证我的推测是否正确。

  例题3:

  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

  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 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D. 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解析】

  这个题的问法,大家需要注意一下,从这个题的选项设置看,其实是跟“意在说明”“意在强调”一样的,都是问作者写这段文字所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首句先介绍一种现象“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了解历史的话,我们就知道四大古文明都具有这一特征)。第二句说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逐渐形成很多沿海城市)。第三句对此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最后一句又把目光转向当下: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

  文段总共四句,用很精炼的语言介绍了人类经济文明中心的转变,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

  A项,对于环境很依赖的其实只有古文明,所以A项本身的表述就有问题。据此也可排除B。

  这个题可能选C的不少。选C是因为没有抓住核心观点。注意作者认为影响人类经济文明中心的转变的核心原因是交通,科学技术说得太笼统。

  本文为步知网原创文章,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lwr_lulu

① "步知网"上的内容(含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来源:步知网"的,版权均为"步知网"或步知公考所有,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未注明来源:步知网"的文章、资料、资讯等,均为网络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步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步知网联系。